一、从“减肥26斤”到“圆梦军旅”:用行动诠释热血青春
2019年,我还是一名体重超标的普通大学生,但胸中始终燃烧着对军营的向往。为了通过征兵体检,我每天坚持5公里跑步、严格控制饮食,用半年时间减重26斤,最终在2020年如愿穿上军装。这段经历让我明白:军旅梦从不会辜负真正的奋斗者,我常以自身为例告诉学弟学妹:“部队需要的不是‘躺平’的借口,而是‘我能行’的魄力!”

在宣传工作中,我重点解读国家“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计划”“免试专升本”“学费补偿代偿”等政策曾有学弟担心入伍影响学业,我用自己的经历回应:“我退伍后通过‘退役士兵计划’考入本科,还获得“读书之星”。部队的纪律性反而让我更珍惜学习机会,成绩比入伍前提升了30%。
二、钢铁熔炉中的蜕变:从“合格兵”到“排头兵”
在部队的每一天都是重塑自我的过程。新兵连时,我因战术动作不达标被加练到膝盖淤血,班长说:“军人字典里没有‘将就’。”这句话刻进了我的骨髓。某次抗洪抢险中,我们连续奋战18小时加固堤坝,迷彩服被泥沙染成“铠甲”。当老百姓往我们怀里塞鸡蛋时,我真正懂了“人民子弟兵”的含义。这些故事如今都成为征兵宣讲的鲜活素材,我用沙哑的嗓子告诉青年:“当兵不是为了‘镀金’,而是锻造一副能扛起家国的铁肩膀。”


三、重返校园:迷彩绿的“二次冲锋”

退伍后,我深知学历是职业发展的关键门槛。尽管专科阶段的学习基础薄弱,但我坚信:"当兵时能征服五公里,现在也能征服书本!"在家人的鼓励下,我锁定了烟台理工学院作为目标——它的专业设置与我职业规划高度契合,校园氛围也深深吸引了我。
退伍返校第一天,我把叠成“豆腐块”的被子放在宿舍,室友笑问:“还保持部队习惯?”我回答:“褪色的是军装,不褪的是本色。”这种自律让我在学业上实现逆袭:

我将学习视作新的战场,以军人特有的纪律性坚守"哨兵式作息",每天清晨7点准时吹响奋进的号角,在晨光熹微中开启知识的冲锋。在阅读阵地上,我像攻克高地般系统学习了多本专业著作,以读书笔记构筑起坚实的知识堡垒,最终以退役士兵的身份荣获"读书之星"称号——这不仅是学习成果的见证,更是军人作风在学术领域绽放的光彩。


作为一名退役军人,我在完成保家卫国使命后重返校园,现为专升本在校生。虽学业繁忙,但始终保持着部队锤炼出的坚韧品格。周末参加马拉松,既是挑战自我,也是延续军人"永不放弃"的精神。赛道上,我用脚步丈量毅力,用汗水致敬青春,展现退役军人"退役不褪色"的昂扬姿态。这场马拉松,不仅是对体能的考验,更是将部队作风融入校园生活的生动实践——纪律、拼搏与团结,永远是我前进的底色。

四、永不停歇的“战位”:在平凡中践行忠诚
如今的我每天下午4点,你总能在操场看到我跟同学练体能的身影。有人问:“都退伍了为什么还这么拼?”我指着迷彩水壶上的刻字回答:“因为‘退伍不褪色’不是口号,而是DNA。”
五、结语
站在征兵宣讲台上,我总会行一个军礼:“部队给了我两样最宝贵的东西——一副过硬的身板,一颗永远冲锋的心。”亲爱的战友,当你犹豫是否参军时,请记住:军旅生涯不会让你失去什么,只会让你在汗水与坚持中,遇见更好的自己。